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简介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10:08 作者:孙勇 点击量:3470

沈阳工程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作为沈阳工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坚持“电、碳、辽”特色发展方向,发挥学校在能源电力及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在综合能源管理、风光发电、光电功能材料、电力节能环保、智能终端等方面的学科、智力等资源优势,推动校地实质性共建,加速“双创”与产业融合升级,倾力打造能源电力全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

1.物理空间建设情况。大学科技园始建于2007年, 2014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2021年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本部)位于沈北新区沈北路49号,占地66亩(工业用地),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主要承担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技术服务等功能;大学科技园(校部)位于沈北新区蒲昌路18号,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学术会议、论坛交流和创新创业培训等功能。大学科技园现有办公会务、餐饮住宿、商务休闲等配套设施完整齐全。

2.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科技园获得国家、省市资质13项,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30余家,其中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20余家,在沈北置业企业5家,年收入突破亿元企业4家。驻园企业累计转化高校专利技术50余项,合计金额3300余万元,促成40余项科技成果在能源电力企业推广应用,直接经济社会效益数十亿元。近5年,大学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接近10亿元,大学科技园省内绩效评价均为优秀,2022年和2023年大学科技园省内绩效排名在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之后,位列省内第三名。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情况。累计有41名高校教师在大学科技园创办了49家科技企业。分布情况为:沈阳工程学院教师38人,辽宁大学教师2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师1人,其中博士10人。大学科技园代表学校,技术持股4家科技公司,年接待实习实训学生1000余人次;通过实质性产学研合作,累计为学校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为学校申请能源电力、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等专硕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4.校地融合发展情况。2023年,学校获批省社科联“辽宁省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基地”,为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等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呈送的《关于加强推进我省大学科技园成为全面振兴新突破重要引擎的建议》《关于推进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中高校大学科技园具体处理方式的思考和建议》,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指示批示,形成的多项理论成果被中央地方主流媒体报道和主管部门采纳。我校科技园建设全面融入沈阳“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的创新空间布局规划和“铁西-于洪-沈北-大东储能生产走廊”建设。我校与地方政府历经11年务实合作,参与编制《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沈阳市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方案》《沈阳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专项实施细则》《沈北新区“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累计获得政府载体建设经费1500余万元。

5.未来建设目标

科技园二期建设(2025年):购置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3.2万平方米土地和1.4万平方米房产,在科技园东南建成6千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建成从研究开发、中试熟化到工业化试生产的新型能源电力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创生态服务体系;

科技园三期建设(2026年):规划调整南园土地性质,建成4万平方米研究生科创基地,保障1000余名研究生和100余名指导教师及300余名能源电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在科技园从事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住宿、餐饮服务和文体活动等需要,为学校“带土移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提供平台、载体和科创生态;

科技园四期建设(2027年):建成1.2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及3千平方米地下停车场,招引能源电力企业研发机构入驻大学科技园,“两化一群”发展格局产生明显示范效应,“港园岛”强校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园远景目标(2037年):科技园全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辐射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经济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科技园对辽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更加彰显。

Latest news

园区介绍